论坛观点

FORUM PERSPECTIVES

新望 曹仰锋:赋能城市经济生态圈


4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极化效应”。先有一个增长极,然后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共同起飞。这种“极”,有的是因为特殊政策,但这往往是飞地经济,无法形成辐射效应。更多的“极”是所谓“块状经济”,其实就是一个民间自发的基于产品或产业的分工协作体系。东南沿海地方政府因势利导,“九通一平”、“十通一平”,这些“块状经济”便成了各类园区,有的还成长为国内有影响的产业集群,从而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节点。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主线和基本逻辑。

时至今日,从产业发展的地区形态来看,产业升级已经形成了1.0工业园模式和2.0产业园即产业集群模式。这两种模式侧重企业的空间集聚,通过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尤其产业集群具有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这也构成了当今世界要素布局的基本构架。

但网络通讯和现代交通的发展,正在改变这一逻辑,或者说产生了乘数效应。网络技术不仅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更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模式。网络时代,开放的全球市场、快速的运输手段、高速的通讯方式,使得企业几乎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找到任何所需要的生产资源。产业升级可以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整合利用世界资源。

传统的GDP导向下,地方发展容易导致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分散、市场隔离,缺乏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同质化竞争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利用科技创新、组织创新,城市、区域完全可以借助现代化交通通讯和新兴技术构建一体化的市场、共享的新型技术平台。利用新型产业集群,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形成新经济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3.0产城创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家庭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商,已经历了名牌战略发展阶段、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第五个战略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发展阶段。在持续创业创新过程中,海尔以“人的价值第一”为发展主线,不断创新管理,持续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差异化的服务解决方案。自2005年以来,海尔持续探索人单合一模式,加快企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转型,让员工在创造用户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实现员工、用户、企业等利益攸关方的共创共赢。目前,海尔已从传统的制造企业转型成为开放的创业平台、共创共赢的物联网生态社群,打造了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新平台。

新时代背景下,海尔集成在智能制造、创业创新、智慧家庭等多领域的模式创新和实践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产城创生态圈”模式,作为人单合一模式在城市落地的重要平台,产城创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综合性解决方案。借此,海尔也完成了“1.0工业园—2.0产业园—3.0产城创”的产业升级。

1.0阶段,海尔以家电制造为主体,依托工业园的建设,形成了自己的家电制造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这阶段的工业园主要是企业的空间布局。

2.0阶段,海尔将工业园升级成为产业园,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形成家电产业集群。海尔逐渐打破企业边界,整合供应商等利益攸关方,围绕用户需求,共同满足用户需求,打造企业完整的产业链、价值链。

3.0阶段,海尔产城创聚焦用户美好生活、生态共赢,将传统的工业园、产业园、社区等物理空间颠覆为全球化资源在城市的触点,形成平台化、无边界的产业升级生态圈,产业、政府、用户、创客等攸关方共创共享。

从做系列产品,到做产业链,再到做平台,最后到做生态圈,实现产城互动、产城融合,在自我颠覆的变革中,海尔逐渐打破企业边界,转型成为开放的生态系统,实现同用户、同城市的融合发展。在为城市发展“输血”的同时,海尔产城创也实现了“造血”的功效,以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和创业升级持续助推城市升级。可以说,一个产城创生态圈的落地和成型,就意味着一个区域经济发动机的诞生。这也为国内大型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经验、新启发。


城市经济新模式


海尔产城创包括三层架构,即基层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层产业集群生态平台和顶层智慧生活体验平台。

基层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海尔COSMOPlat为核心,为区域转型升级提供核心模式和平台支撑。COSMOPlat是海尔自主创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并引入用户全流程参与体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面向广大中小企业开放海尔的企业资源,输出大规模定制的模式、标准和解决方案,而且搭建起企业、用户、资源的多边市场,推动供需融合创新,为创客创业创新、企业转型升级、产业生态重塑赋能,形成了可以落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模式、新平台。

中层产业集群生态平台,依托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资源集聚和辐射效应,推动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进而优化产业结构,重构产业价值生态,带动经济转型升级,为城市、区域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产业支撑。

顶层智慧生活体验平台,面向终端用户,在基层平台和中层产业的基础上,输出全场景、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美好住居生活体验,形成独特的品牌和示范效应,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三层架构层层递进,形成了平台—产业—方案相互支撑的复合结构,不仅能ToB,提供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更重要的是能ToC,直接面对用户,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用户定制美好生活,让产业发展回归以人为本,产品和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负责。

以无锡为例。海尔在无锡着力建设以服装产业升级为切入的高端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集聚区和智慧生活、创新创业示范区,以衣联网为示范打造世界级物联生态网示范基地。其中,基层以COSMOPlat为核心,规划了工业互联网场景平台、智能物联孵化基地、联合创新基地,为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助力无锡及江苏企业转型升级。中层以服装产业切入,通过搭建衣联网生态应用示范平台、智慧物联供应链示范平台、智慧物联网双创示范平台,推动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服务全球百家知名服装品牌及亿万大众用户。顶层则结合无锡城市发展定位,建设海尔智慧生活体验平台,打造“物联网+智能服务+美好住居”模式,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解决方案,创造用户美好生活体验。

未来,海尔无锡物联生态网基地将带动RFID企业、物联网技术企业、服装品牌企业等生态资源方集聚成为千亿级规模的产业生态,同时带动周边中小企业加入“产城创”,助力区域新旧动能转换。


生活X.0的载体


2018年1月6日,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首次对外提出“生活X.0”这一全新的物联网时代的概念,其核心思想是:为用户定制物联网时代的美好生活。海尔产城创正是“生活X.0”战略落地的重要载体。

基于基层—中层—顶层的三层架构,海尔产城创通过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平台、智慧生活平台、双创示范平台,搭建起平台化、生态化的产业升级生态圈,成为智能制造、智慧生活、创新创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具体来看海尔产、城、创布局的三大要素。“产”是以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平台。凭借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全球先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新平台,做强中国制造业。目前,依托COSMOPlat,海尔已建成九大互联工厂,实现了高精度下的高效率:订单交付周期缩短了50%,生产效率提高了60%,现金流的周转达到-10天,产品不入库率达69%。2017年,平台定制订单量达到4116万台,交易规模超3000亿,为已聚集了3.2亿多终端用户和3.5万家企业提供了增值服务,成为全球领先的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平台。作为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将交互、设计、采购、物流、服务等全流程7大模块的服务应用进行了社会化推广,已复制到农业、汽车、建陶、服装等11个行业,推广到上海、天津、广州等12个区域,验证了平台赋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今年3月份,北京的曹先生在网上订购了一份金乡大蒜,5月22日,金乡大蒜刚刚收成,曹先生很快就收到了新鲜的大蒜。让曹先生惊喜的是,只要手机扫描大蒜外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很容易地追溯到大蒜的产地信息,而且该大蒜从种子到收到货物的全生命周期都有据可查。而曹先生的“供货商”金乡蒜农刘四海同样感到惊喜。据刘四海介绍,他今年种植大蒜整体增产900多斤,尽管今年大蒜市场行情不佳,蒜价也降到了近年最低价格,但他家的蒜却在收割后的第三天已经被订完了,而且比临镇的蒜农多卖了1000多元。

上述场景的实现正是得益于COSMOPlat在农业的跨界复制。一直以来,金乡大蒜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但传统的金乡大蒜的营销模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少商家、蒜农冒充金乡大蒜,将金乡大蒜品牌价值拉低,进而导致金乡大蒜库存大、销路窄、价格低,蒜农利益受损。为实现金乡大蒜与终端用户的零距离,COSMOPlat搭建了物联网农业平台,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推进大蒜的科学种植,保证了大蒜的品质及产量。同时,将种植户、食品制造企业、物流运输、社群运营等原先的分散、独立环节整合成一个共创共享的产业生态,为用户提供了从田间、蒜农直达用户餐桌的一条龙式解决方案,让用户吃上健康安全的金乡大蒜。“城”是智慧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平台,以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小镇等为示范,提供美好生活X.0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依托海尔智慧物流、健康水站、日日顺乐家、健康医疗等线上线下资源,建立城市美好生活触点网络,形成5分钟生活圈、10分钟工作圈的美好生活社群平台,助力解决城市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帮助解决居民面临的教育、看病难等城市生活难题,带动整个城市的转型升级和生活质量提升,促使传统的评价指标由GDP(国内生产总值)转型为GDH(国内幸福总值),大大提升全体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海尔智慧家庭不只是单独的某个家庭的家电智能化,更是智慧生活平台的触点,具备开放整合资源,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的能力,可联动农业、物流、服务等行业资源,带动城市的资源流动与价值创造,更好地服务用户美好生活。

同时,海尔自2016年起开始在全国发展医养健康产业,着力打造高中低端医养护康融合发展的生态圈。在上海,海尔基于“人单合一”模式创新,推出了“医患合一”的服务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围绕患者提供全流程服务,实现医患共赢,并在上海盈康护理院(上海唯一集护理、康复、养老于一体的非营利社会专业护理养老机构)和上海永慈康复医院(上海市第一家按三级标准建立的康复医院)得到了推广。海尔还搭建了网养平台,为线下的医疗机构赋能,让优质医疗资源进入更多社区、家庭,为更多居民的健康护航。“创”是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也是产业集群生态平台。迈克尔·波特指出产业集群是区域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之一,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除了依靠自然禀赋之外,更需要通过产业内的自生创新,才能形成持续的竞争力。海尔双创示范平台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动能培育提供了支撑。

作为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海尔双创平台具有专业、开放、共享三大特点,打造了创客学院、创客工厂、创客空间、创客资源、创客服务5个子平台,依托海尔自身的产品、服务、管理经验等大企业资源,为创业企业提供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创业服务,为创客提供共创共赢共享的“有根创业”平台。例如,海尔双创平台不仅提供创业培训、办公空间等基础服务,而且开放了国家级实验室、模具工厂等企业核心资源,解决创客创业难点,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企业家,为城市发展、产业升级培育新动能。此外,海尔首创了一套创客激励机制——“创客所有制”,通过用户付薪,创客薪酬同他创造的用户价值挂钩,让每一位创客都有公平、公开的创业机会。目前海尔平台上已汇聚了4500+家创新创业孵化资源、1300+家风投机构以及超过120亿创投基金,汇集了2600多个创业项目,海尔平台上有超过100个创业小微年营收过亿,19个小微估值过亿,海尔直接和间接创造了190多万个就业机会。例如,海尔双创平台孵化的雷神科技,以游戏笔记本设计、研发和销售起家,经过3年时间,已发展成为集电竞硬件、游戏电竞娱乐产业、神游网等为一体的游戏共创平台,并在2017年9月新三板上市。

海尔产城创模式下,三大平台三级联动,融合发展,形成了“1+1+1>3”的协同效应,以产业带动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同时配套智慧生活服务,成为产业、创业、生活为一体的城市经济生态圈。


城市发展新生态


海尔产城创不仅具备传统的产业园功能,而且利用平台构建物联网时代的共赢生态圈,满足平台攸关方创业、就业、生活等全方位需求。

张瑞敏提出,“海尔”已经不再是“产品”品牌,而是“生态”品牌。海尔的战略是通过持续交互用户需求,围绕用户搭建生态圈,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生态各方的共赢增值。作为海尔构建生态品牌的重要载体,产城创通过模式、平台、服务等多方位创新,能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用户生活成本、城市环境成本等,推进产业、城市、双创融合发展,打造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具体来看,海尔产城创实现了企业、创客、用户等多类攸关方的共创共享共赢。对企业而言,产城创提供了COSMOPlat的平台资源和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对创客而言,产城创通过搭建国家级双创示范平台,为创客提供了丰富的创业、就业机会,同时平台开放大企业资源,创新激励机制,有效提高创业成功率;对用户而言,产城创将打造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生活环境,通过智慧生活平台为用户持续提供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提升居民幸福生活指数。此外,围绕国家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创业创新等战略的落实,海尔产城创形成了综合性的试点示范,为城市转型探索了新的模式和方案。

目前海尔产城创已在天津、上海、广州、济南、无锡等城市落户,结合城市定位和产业发展,打造城市转型的示范区。其中,在上海主要以中小企业的升级为切入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在天津主要以高端装备联合研发、孵化为切入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链,在广州主要以高端制造和人工智能为切入,打造从软件到硬件,从开放研发到制造、销售、服务全流程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在无锡结合物联网产业发展,以服装产业为切入打造领先的物联生态网基地。

综合来看,海尔产城创通过平台、产业、服务融合发展,“做乘法”而不是“做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一套有方案、可应用的转型模式和创新机制,将充分发挥平台辐射效应,带动区域转型升级。正如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所说:“从1.0工业园模式到2.0产业园模式再到3.0产城创模式,海尔开创了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创新发展的新范式。海尔产城创致力于打造城市发展的“中国模式”,已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名片。”

新望

中制智库研究院院长

曹仰锋

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中制智库专家委员会成员

中制智库 | 中国制造强国论坛组委会秘书处
咨询电话:400-6161-661
邮箱地址:cmtt@cmtt.org.cn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 东路3号中水电国际大厦13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