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观点

FORUM PERSPECTIVES

做企业,要避开哪些坑?


在中国,每天,都有上千家企业倒闭,有上万家企业正在死去。在这背后,是企业人的心血付之一炬,是造梦者和追梦人的共同梦醒。

2018年,全国新注册670万家企业,占实有企业的20%,其中服务业占据400多万家,教育、文化体育、娱乐业等新型服务业更是增速明显,伴之而生的则是第二产业增速不断放缓。



在这些数字背后,是真切存在、经历兴衰的企业,有面目百态的企业家,他们各有追求。实业家寻觅商机,期待突破大环境限制,重振辉煌;梦想家挥斥方遒,期望用资本助力蓝图。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更是让人困惑的时代。

名不见经传的平民企业在闷声发大财,见诸各大报端的明星企业却可能昙花一现。技术大牛和江湖骗子有着同一张面孔,投机主义者和投资天才分不清面目。当众人都在注目崛起的巨头,我们不妨往下看那堆积成山的废墟,他们也曾有着无尽辉煌。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曾经的巨头为何正在没落,乃至死去?后来者又能从中借鉴到什么呢?以下列举3个案例,以警醒在路上的创业者们。

01、内斗严重,企业成为牺牲品

有利益的地方便有争斗,尤其是在制度合约不完善的企业,个人的贪婪会一步步消耗企业的活力。内斗往往在创业公司或者家族企业尤为严重,利益分配的分歧和亲疏关系的羁绊,最容易引发”谁贡献最大“的辩论大赛,而这种微妙的不平衡情绪注定会伴随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

然而在资本力量面前,企业内部的明争暗斗往往沦为“过家家”。深谙资本市场游戏规则的玩家,企业不过是他们谋取利益的工具,是他们谈判桌上的筹码。当创业者们迷恋于一轮轮融资入账的资金时,不妨想想资本入场的代价,想想这钱拿的烫不烫手。

暴雪:陨落的游戏帝国

即便你没听说过暴雪娱乐,但一定也听说过暗夜破坏神、魔兽争霸和星际争霸系列,出品过如此多的优秀游戏,暴雪似乎应该自带光环。但实际上,暴雪自成立之初,便始终活在资本掌控的阴影之下。

网文《王权没有永恒》讲述了暴雪的兴衰史。早年的暴雪在经历六次转手后,被百年企业威望迪收购,并于2007年和另一家游戏公司动视合并,更名为动视暴雪,由此埋下了隐患。但在2013年,动视暴雪被威望迪评定为“负面资产”,即便当时暴雪的收益逐年攀升,但仍然只是威望迪回转资金的牺牲品。

Bobby Kotick是动视暴雪的CEO,在威望迪做出出售决定的时候,他从中看到了机会。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他绕过了公司董事会和法律限制,以极低的成本成为动视暴雪的最大控股人,真正意义上拥有了这家公司 。



当暴雪的创始人兢兢业业做游戏的时候,他们的最终命运是被赶出局,而从未做过一款游戏的Bobby,却成功得到了暴雪这个IP,并从中谋取丰厚的利益。

02、负债经营,赌徒心态下的崩盘

野心家总是伴随着极致的成功,或是一败涂地。all in 甚至负债经营,让企业得以在短期内聚集大量资金,快速扩大业务版图乃至席卷一个行业。但财务弹性的降低,意味着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下降,一旦发生意外,可能就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拥有稳定充足的现金流是所有企业的美好愿望,但也仅仅是愿望而已。在市场中的博弈本就是判断和舍弃的过程,尤其是一家受益于市场份额扩大带来的益处时,便很难再保持谨慎。负债实际上是对企业未来经营成果的一种透支,但未来的政策变更、新技术、市场等又都很难预料,因此不少企业都毁在赌徒心态之中。

佳兆业集团:巨头的突然倒塌

成立于1999年的佳兆业集团,于2007年在外资加持下上市港交所,一举募集数亿美元,这笔资金帮助佳兆业快速扩张,一时之间风光无限。直至2014年,佳兆业因卷入某贪腐案而被“锁盘”,随后,这家龙头企业暴露出“近400亿隐藏债务”问题和多笔债务违约,短短数月就由盛转衰。



曾如天使般的金融杠杆,暴露出邪恶的一面。蝴蝶效应就此开始,2017年,佳兆业集团的资产负债率85.94%,到了2018年,这一数值更是高达300%。以债抵债是房地产企业的惯常做法,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当老牌企业一次次安然度过风险后,就会被经验所禁锢,玩着玩着就玩脱了。直至今日,佳兆业集团依然蒙受在破产的阴影之下,前景如何依旧是个未知数。

03、行业洗牌,守旧者淘汰出局

过去几年,制造行业堪称哀鸿遍野,在环保政策、贸易战、人工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之下,诸多本安逸经营的工厂陷入困境,破产者不在少数。中国制造业正在痛苦地挣扎中,中小企业更是深受其苦。

但在悲观的舆论之下,依然有很多制造业工厂实现了智能制造的升级,完成了服务化的业务转型,不断提高企业效益。这是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不管你承不承认,“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时代已经过去。过去讲的是IT,只要基本功扎实,总能找到立足之地,但现在讲的是DT,这是一种思想的变革。懂得开源节流的企业,把钱花在刀刃上的企业,才能在关键点获得企业竞争力。

倒闭潮来袭,小作坊作风不再管用

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频现倒闭潮。在这里,一个工厂发展的常态是,老板在早期投入几十万,主要用于购买设备,只要开两条业务线,接几个单子,就能发家致富,实现盈利。单子越来越多,买的机器也越来越多,但这时候的工厂盛况,更多是得益于大环境优势,当时很多承接上亿金额项目的工厂中,也很少有实现精益管理。

但到了2015年左右,传统的小作坊模式已然玩不转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工成本的提升,固步自封者会发现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但市场价格却几乎没有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工厂的倒闭难以避免。尤其是在出口额逐年下降,国家正在产业升级的环境下,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必然的选择。



企业家都在蒙眼前行,有些企业什么都没做错,但故步自封,就这样被淘汰了,更多的企业经营者是被美化后的现状蒙蔽,或是眼看企业走向没落而无力回天。在凶险的市场竞争中,一步错步步错,这也是企业要居安思危,保持思考的原因。

中制智库 | 中国制造强国论坛组委会秘书处
咨询电话:400-6161-661
邮箱地址:cmtt@cmtt.org.cn

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东路3号中水电国际大厦13层
湾区运营中心: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南十二路18号长虹科技大厦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