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出品

Think-tank PRODUCTION

隐形冠军炼成记:现代物流业的背后“功臣”


2021“双十一”全网GMV超9650亿元,包裹总数量达47.76亿件,在全球疫情危机与供应链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网民的购物狂欢看呆了外国人。节节攀升的网购数据背后,站立着一个足以支撑全球最庞大电商体系的现代物流业。在这场物流盛宴尤其是城市物流的关键环节中,人们大多看到的是忙碌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与快递车,却很难注意到那些支持包裹运载装卸的现代物流运输装备,譬如说普通人听上去可能一头雾水的汽车尾板。


作为一种以车载蓄电池为动力的随车装卸工具,汽车尾板安装于货车和各种车辆尾部,极大提升货物装卸的效率和便利性,可谓中国物流运输装备现代化的一个缩影。由于物流的竞争本质上就是效率之争,小小的汽车尾板得以在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崛起中大显身手,并催生出100余家专门从事这一领域的优秀企业,凯卓立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20211221期|凯卓立:一片匠心在尾板(上


据中物联公路货运分会2021年1月的公开数据,汽车尾板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其中凯卓立拥有31.22%的最大市场份额,差不多是排第二的牛力的两倍半,“一超”地位稳固。


按这个比例测算,在中国超过500万公里的公路网中,每天就有近340万辆安装了凯卓立汽车尾板的载货汽车在来往穿梭,承担着4000万吨的货物转运卸载的任务。30年前,凯卓立最早引进国外汽车尾板先进技术,如今已在国际市场上擦亮了中国汽车尾板品牌。


凯卓立推出了全球首个汽车尾板行业物联网应用服务管理平台——“智能小凯”,智能化尾板3.0即将闪耀问世,有望率先完成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华丽转身。更重要的是,凯卓立创造了一个中国物流运输业的细分领域——车用起重尾板行业,并成为规则的主导者与市场的开辟者,这是对中国制造业与制造强国战略的一份殊勋。


事实上,作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中国举世无双的工业体系中,有不少工业小类与细分领域都是像凯卓立这种小而美、低调而杰出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开辟和支撑的。


30年前,德国管理学大师赫尔曼·西蒙创立提出了“隐形冠军”概念,是指那些不为公众所熟知,却在某个细分行业或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的企业,凯卓立无疑是一个典型,正因如此,在制造强国、重振实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制造企业近年来迅速崛起为新兴的隐形冠军,初具与世界级隐形冠军一掰手腕的雄心与实力。


那么,凯卓立这个隐形冠军的冠军基因与成功密码如何破解?其冠军之路上发生过哪些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让我们走进凯卓立位于江苏省盐城的生产工厂,一探这家关系到我们的包裹却“隐形”于我们视线之外的优秀企业。



01

从飞机设计师到汽车尾板的探路人


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的真正脊梁,物流业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既涉及调结构,又关系降成本。而尾板是伴随物流运输行业现代化进程而产生的一个新行业,可谓应“运”而生,虽然三四十年前在发达国家就是成熟产业,但在国内几乎还是一个空白领域。

当时只有少数人能认识到尾板技术对物流运输装备现代化的重要性,以及尾板作为一个装备细分行业对现代物流业的意义,至于能预见到尾板在城市物流竞争中的重要角色,并看到其中隐藏的巨大市场机会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而凯卓立的领袖王泽黎便是其中之一。

20211221期|凯卓立:一片匠心在尾板(下)

这位出身于航空动力液压控制专业的高级工程师,亲历过上山下乡、参与过“运八”原型机设计,日后却成为中国汽车尾板行业的探路人与领导者,颇有些传奇经历。

当时的王泽黎还在航空部012基地工作,利用主营机电产品进出口业务之便,很快熟悉了尾板产品及部件的制造技术。1991年,他引进国外技术并组织了几个技术人员,开始尝试尾板零部件的OEM生产。1993年,“摸着石头过河”竟然鼓捣出了第一批自造的尾板。兴奋之余,他带着首批产品赴荷兰参展。

然而,高傲的欧洲专家一点面子也没给,竟然讥笑其为“工业垃圾”。这让王泽黎倍感羞辱,因为在他看来,产品走出国门就代表中国形象,中国人绝不能被外国佬看不起。他是一个从不认输的人,在那一刻起他就默默立誓,中国人一定会生产出超过你们的尾板产品,此生一定要让中国的尾板品牌畅销全球。

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王泽黎1995年创立了凯卓立品牌。他决心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汽车尾板的引入、推广开始,然后仿制、自研,最后升级、出口,要让自己的尾板品牌打败所有国外产品。从一开始,他就是奔着尾板“冠军”去的。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凯卓立从引进、仿制到反哺欧美,从1.0到2.0再到3.0,随着产品的升级迭代,“中国人自己的尾板”在国际市场供不应求,很多国外订单都需要提前预定。凯卓立的国际化之路越走越宽阔,初具全球性的品牌影响力。

02

从仿制到创新,20余年深耕市场


中国尾板30年,每一个脚印,每一个里程碑都离不开凯卓立人的贡献。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王泽黎以自己的基础核心技术——车载液压控制技术为基础,从仿制做起,不断创新核心技术,不断改进尾板产品。但当时尾板加装在国内属于车辆非法改装,只能打擦边球,而且国内劳动力便宜,大多用不起尾板。苦撑5年,公司一度负债累累。

但王泽黎不甘放弃梦想,他通过开厨卫五金店、外贸公司,支撑、补贴凯卓立营运,事后笑言这是“用一帮赚小钱、快钱的人赚钱去养另一帮准备赚大钱、干大事的人”。直到2002年,凯卓立将尾板技术成功应用到市政渣土车辆的密闭领域赚到第一桶金,趁势加紧尾板市场的持续投入,从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

2004年,凯卓立主导的尾板汽车行业标准发布。2008年,初步建成覆盖的全国的专业销售服务网络并进军海外市场。2011年,亚洲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专业尾板生产基地投产。2015年,主导制订的交通部标准(JT/T962,尾板加装与技术要求)发布实施。2019年,参与制订的尾板安装与使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发布。

凯卓立扎根尾板行业26年,最终消除了汽车尾板使用的政策性障碍,打开了尾板行业发展的快速通道,本质上是从0到1,创造了一个行业,做出了一个市场。

公司没有投资尾板业务以外的任何项目,所有投资都是围绕尾板及核心技术需要为目的,累计在营销服务网络投资上亿元、技术研发投入近亿元,生产厂房、设备投资超过5亿元,拥有亚洲行业内最大生产基地。身处深圳大环境,公司和大股东没有炒股、炒房,目前深圳总部办公室还是租用第三方物业。

因专注而卓越,是凯卓立作为隐形冠军的本质特征与自我期许,也是持续专注于汽车尾板主业并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的战略定力与精神动力的源泉。

03

深挖潜能降成本

提质增效有“妙招”


汽车尾板是专业化与专用性的体现,其生命力来自于它的效率、便捷与安全,可提高大宗商品转运效率及安全性和快捷性,可有效降低劳动成本。尤其是在城市物流货物装卸环节中,汽车尾板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发挥了关键作用,比如快递转运、门店配送、小型仓库的货物转运、搬家等。

凯卓立从尾板的本质出发进行尾板整机、动力系统和油缸、结构件以及其他零部件生产,以实现“轻松装卸”为最高原则,其产品特点是:液压系统驱动,自动升降,安全可靠;装卸简单,省时省力,一人轻松操作,自动化完成装卸;操作简单,不需发动引擎,以车载蓄电池为动力,节能环保;一板两用,既可作装卸货物之用,又可直接作为车箱尾门;不占空间,不影响载重容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皆可使用;除了适用范围最广泛的悬臂式标准尾板,还有满足不同客户使用需求的折叠尾板、垂直升降尾板、车载登车桥等新型产品。

凯卓立汽车尾板产品主要应用于4.2-9.6米的箱式货车,在尾板安装市场独占三分之一强。全国大概有1300万辆轻型货车,其中4.2米的轻型货车大约有500万台。全国一年新上牌照的适型车大约是100万,2020年全国才销售尾板8万多块,不到10%的安装率。据专家预测,2025年我国尾板安装率将接近欧美水平,达到40%左右,基于此,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2025年的市场销量将达到39万台左右,市场规模在45亿元左右。

凯卓立的尾板核心技术还适用于很多车载装备产品。2002年,凯卓立推出自卸车密闭系统,6个月拿下深圳自卸车旧车改造市场,随后迅速抢占北京、上海等13个一二线城市市场,真正依靠核心技术取得第一桶金,从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

2006年,凯卓立提出“专用车上装成套系统集成技术”理念,在尾板技术基础上进行专业化、集成化的专业分工,先后推出舞台车系统、翼开车系统、车辆调平系统、环卫车辆垃圾压缩、侧拉系统等80多款系列车载成套系统,以及用于军事领域的多种车载装备产品。

对城市物流来说,凯卓立的尾板产品是增效、降本的利器,对现代物流业也有整体上的提质作用。从普通物流人的眼光看尾板其实挺简单的,凯卓立人看尾板是既简单也不简单。

说简单,是因为凯卓立抓住了液压动力、电子、电气系统和控制管理软件系统这些核心环节,从而将尾板的灵魂牢牢抓在了自己手里。

说不简单,是因为尾板产品背后涉及到优化设计、精挑细选零件、加工工艺的优化、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问题。

凯卓立深耕专用,推动尾板行业进一步向平台模式转变。随着现代物流全产业链体系建设如火如荼,尾板行业大有可为,而凯卓立作为这一领域的领先者,必将迎来更大的机遇。王泽黎算了一笔账,凯卓立的尾板产品每年代替了180万装卸工人的工作,按每人每年6万元的用工成本估算,至少为物流运输行业节省成本1000亿。

04

专业锚定

主导尾板行业的标准与规则


每个行业、每项技术,国家都要有与之配套的标准。作为中国尾板行业的先遣者,凯卓立不仅亲身见证、参与、主导了尾板行业在中国从无到有、从仿制到自主、从引进到出口的发展之路,还从企业标准做起,主导着中国汽车尾板行业一系列标准规则的制定。

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凯卓立率先引入、推广汽车尾板的时候,才发现进入的是一个“灰色产业”,在国外早已是成熟产业的尾板行业,在当时的国内政策法规下却属于“非法”行为。这就无从谈到行业标准,结果导致了小作坊遍地、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行业乱象。

凯卓立迎难而上,坚持两手抓,并且两手都很硬。

一手抓市场培育,发挥领军作用,联合其它企业进一步挖掘国内尾板市场需求,让尾板成为物流运输装备中的“刚需”,汽车尾板的安装率已突破10%。凯卓立在尾板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在汽车尾板细分市场的占有率接近三分之一。

另一手抓行业培育及标准规范,主要着眼于纠偏与统一,努力确立一套可执行的标准规范。2004年,凯卓立颁布实施QC/T699-2004《车用起重尾板》,对尾板的形式、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进行了规定,这是国内关于汽车尾板的首个企业执行标准。

2015年,交通行业标准JT/T962-2015《车用起重尾板加装与使用技术要求》颁布实施,对用在车辆上尾板产品的加装、使用技术要求进行了规范。2016年,新的GB1589《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修订后颁布实施,其中规定在收起状态下,水平尺寸不超过300毫米的尾板不计入厢车总长度,更是进一步为国内尾板的广泛使用创造了必要条件。


中制智库 | 中国制造强国论坛组委会秘书处
咨询电话:400-6161-661
邮箱地址:cmtt@cmtt.org.cn

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东路3号中水电国际大厦13层
湾区运营中心: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南十二路18号长虹科技大厦16层